知识从何而来?它是人类天生的天赋还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构建过程? 这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认识论或知识研究的核心。这些问题是哲学的“起点”。在哲学讨论的这个基本层面上,有两种思想流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这些世界观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经验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对于理性主义者来说,知识是天生的,是先验的,在经验之前发生的。理性主义倾向于怀疑我们对感官的感知。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仅仅是经验带来的偏见——不能完全相信它们是真理的来源,因为我们可能都有不同的经历。例如,一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对附近一辆汽车随机回火的反应,很可能与没有这种障碍的人产生不同的结果。

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而不是感官知觉。如果没有理性,世界将是一个巨大的色彩和噪音的大杂烩,无法有效地划分或完全理解。被认为是理性主义教父的勒内·笛卡尔曾简单地说过:“我思故我在。”简单地说,思考和合理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一哲学真理假定自我的存在仅仅通过自我的自我实现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

同样的理性主义公理也适用于真理。绝对真理在理性主义者的心目中是确定无疑的。如果一个人声称“真理是相对的”,他就需要在一个绝对的问题上这样论证才能正确。绝对真理的存在是被证实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的公理。

在这个讨论的另一边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知识只能在经验之后发生。人类从一张“白板”开始,随着经验的积累,开始用知识来填满这张白板。经验主义者问,如果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孩子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在一个项目能够成功地通过科学的归纳法之前,没有什么可以确定的。

知识只能通过观察来获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Schrödinger的猫。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一个理论悖论和思想实验,其中包括一只猫被锁在一个钢盒子里,盒子里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和一个原子衰变传感器。一旦检测到原子衰变,这个卑鄙的东西就会破裂并溢出,从而杀死猫。从盒子的偶然观察者来看,因为看不到里面,猫可以同时被认为是活的和死的;只有观察才能揭示是否需要联系。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看似冲突的世界观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某些情况下,认识论的两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的。想象一下,一个小孩第一次要触摸一个热盘子。尽管孩子可能对极端高温及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了解有限,但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上一堂痛苦的速成课。在眼泪干了之后,孩子现在有了一种感官体验,这可能会影响他将来如何接近其他盘子。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完全是一个经验的时刻(经验塑造感知),但对因果关系的先天理解也在这个等式中发挥了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进化机制,理解因果事件的能力根植于人类的DNA中。自然特征(理性主义)和直接经验(经验主义)都将在未来塑造这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反应,特别是与热板有关的反应。这是一个关于自然和养育的例子。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认识论研究的基础,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认识论一直是哲学讨论的一部分。理解知识从何而来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问题通常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我学得越多,就越意识到我有多少东西不知道。”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

本文由网友:柏痴安 投稿 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有区别网 [http://www.vsdiffer.com]
本文标题: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vsdiffer.com/vs/rationalism-vs-empiricism.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 网友:柏痴安 个人看法、理解、学习笔记、总结和研究收藏。不保证其正确性,因使用而带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如本网站内容冒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 ,我们核实并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