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电子和亲核是有机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有助于描述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之间的化学反应。这两个术语于 1933 年由克里斯托弗-凯尔克-英戈尔德(Christopher Kelk Ingold)提出,并取代了 1925 年由 A.J. 拉普沃斯(A.J. Lapworth)提出的类阳离子和类阴离子术语。

从那时起,为了了解亲电体和亲核体的区别,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揭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简而言之,亲核物是电子供体,而亲电物是电子受体。

什么是亲电子体?

对这个词进行细分,”electro “一词来自电子,拉丁语 “phile “指 “爱”。简单地说,它的意思就是 “爱电子”。这种试剂的特点是其价层中电子密度低,因此能与高密度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酸中的氢离子和甲基配位体就是亲电物质的例子。它们都是缺电子的。

亲电性物质很容易通过正电荷或带有空轨道的中性电荷(不符合八位规则)被检测出来。电子从密度高的区域移动到密度低的区域,不同的电荷相互吸引。这一理论解释了电子被缺电子的亲电原子、分子或离子吸引的原因。顾名思义,亲电子体可以互换地称为路易斯酸,因为它接受的电子与酸的定义相符。

在该反应中,氢氧根离子与氯化氢发生反应;酸与碱发生反应。如箭头所示,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向电子缺乏的氢原子提供电子。氧原子与氢原子共享一个孤对,而氢原子在氯化氢化合物中带有正电荷,因为氧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强。这一反应是许多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尤其是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反应。其他示例见下图:

一般来说,亲电子分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如氯化氢)、形式正电荷(如碳化甲基)或空位。极性中性分子(如酰基卤化物、羰基化合物和烷基卤化物)是典型的亲电体。

重要提示:氫離子雖然帶有正電,但由於其外殼有完整的空置軌道,因此不能歸類為親電體。它产生氢离子和水。铵离子的情况也一样,它没有可以吸引电子的空闲轨道。它不是亲电体。

什么是亲核物?

这个词可以细分为 “nucleo “和 “phile”,前者指原子核,后者指爱核。简单地说,就是爱核的意思。亲核物富含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会向嗜电物提供电子对以形成共价键。这些物质具有孤对、π 键和负电荷。氨、碘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就是亲核物质的例子。

化合物中的亲核中心是由电负性最强的原子检测到的。以氨 NH3 为例,氮的电负性较强,因此会将电子吸引到中心。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当与亲电体(如水)反应时,它会捐出电子。根据与之反应的化合物或分子的不同,H2O 既可以是亲电体,也可以是亲核体。

亲电子体和亲核体的主要区别

亲电子体和亲核体的定义
亲电子酸是一种路易斯酸,它能从富含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中接受电子。通过接受电子,形成共价键。这种试剂通常带有部分正电荷、形式正电荷或不符合八元规则的中性原子、离子或分子。亲核剂是指电子密度较高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它向亲电体捐献一个孤对,形成共价键。它的轨道上带有正电荷和自由电子。

亲电体和亲核体的化学反应
亲核物参与亲核取代和加成,而亲电物参与亲电取代和加成。

亲电体和亲核体的电荷特性
亲电体可以带中性或正电荷,而亲核体可以带中性或负电荷。亲电体接受电子,因此被称为路易斯酸,而亲核体提供电子,因此被称为路易斯碱。

亲电子体与亲核体的区别总结

  • 亲电体是缺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而亲核体是富电子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 亲电体可以带正电或中性电,而亲核体可以带负电或中性电;
  • 亲电体称为路易斯酸,亲核体称为路易斯碱;
  • 亲电子体接受电子并提供质子,而亲核体提供电子并接受质子;

亲电子体和亲核体的区别

本文由网友:蒋张希 投稿 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有区别网 [http://www.vsdiffer.com]
本文标题:亲电子体和亲核体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vsdiffer.com/vs/electrophile-vs-nucleophile.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 网友:蒋张希 个人看法、理解、学习笔记、总结和研究收藏。不保证其正确性,因使用而带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如本网站内容冒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 ,我们核实并会尽快处理。